民樂“快樂老鄉”凝聚鄉村振興內核力量
原標題:民樂“快樂老鄉”凝聚鄉村振興內核力量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鄭朝華
12月25日中午,民樂縣六壩鎮六壩村的村民尚多全和高其俊老哥倆,像往常一樣出來遛彎時發現,今天的民俗村格外熱鬧。樹上開出粉花朵,大小車輛很多,路邊宣傳欄上張貼著一份通知,上面詳細注明了張掖市(縣)2021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普之冬(春)”“快樂老鄉”集中示范活動暨民樂現代絲路田園綜合體民俗文化村啟動儀式系列活動的時間、地點和活動內容。
迎著冬日的暖陽,三五成群的鄉親們聞訊從十里八村趕來,聚集到民俗村廣場上,聽宣講、逛展位、索資料、拍美照、看節目、領對聯,忙得不亦樂乎。
為了讓鄉親們快樂起來,張掖市文聯一周前多次到示范戶家里拍攝“快樂老鄉”全家福,采購相框,沖洗照片,并組織全市的書法愛好者書寫春聯。“快樂老鄉”志愿服務隊提前把民俗村裝飾一番,周圍樹木纏滿了花束,鋪面懸掛彩旗。張掖市文旅局為四天的惠民表演協調參演節目、組織非遺展演和文創產品。20多家市縣單位精心為群眾奉上理論宣講、文藝匯演、科普宣傳、贈送書籍等10個方面20多項“文化盛宴”。
南古鎮的孫玉新從人群里擠出來,舉著剛領到的新春“福”字高興地對記者說:“聽說新建的民俗村今天有活動,就帶一家人來看看,再聽聽國家政策宣傳,看看上面講的和下面做的一樣不一樣,有沒有真正落實,心里也好有底。”
作為新時代農民,孫玉新的想法剛好契合了“快樂老鄉”集中示范活動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深刻內涵。
活動現場的義診區,鄉親們在醫護工作者的引導下就診、領藥,興致勃勃學習窒息、外傷、燙傷等常見家庭意外急救技術及心肺復蘇術。“科普大篷車”機器人展位前,手一碰,機器人就會跳舞;戴上3D眼鏡,視覺不同;聲波不光能聽,還能看得見……各種新奇體驗,讓村民感到科技就在身邊。
聽完《民法典》宣講,六壩村的王永軍又來到普法宣傳區,民樂縣公安局的展位前,對防范電信詐騙的講解讓他格外上心,他仔細翻閱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宣傳手冊》。“這個冊子做得好,不僅有案例,還有警方提示,很實用。我有一次在外地就遇上了訛詐,要不是平時學了一些防范措施,估計要被訛去一大筆錢。”
民樂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反詐中隊民警尚振東接著說,現在網絡詐騙很多,鄉親們賺的都是血汗錢,一不留神就被騙了,我們也很惋惜,所以希望這個手冊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的“小衛士”,能夠幫助群眾提升防范意識。
張掖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楊成林表示,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快樂老鄉”示范戶。今天表彰的65戶市級“快樂老鄉”示范戶和100多戶縣區示范戶,都是各縣區經過層層推選的先進典型,相信在這些示范戶的引領帶動下,將會有更多的父老鄉親加入到示范戶行列,成為我們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
新近建成的民樂現代絲路田園綜合體民俗文化村,是近年來民樂縣傾力打造的鄉村振興“示范工程”“樣板工程”,也是張掖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典范和縮影。
鄉村振興,不僅需要外在建設“塑形”,更需要內在文化“鑄魂”。張掖市以“快樂老鄉”集中示范活動為載體,統籌整合鄉村文化資源,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開展農民群眾易于接受、樂于參與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讓廣大群眾在“富口袋”的同時“富腦袋”。
舞臺上,《快樂老鄉》歌聲悠揚。“今天演出的舞蹈都是當地農民自發組織、排練的。天氣好的時候,村民都會在這個舞臺上表演節目,我們還會請專業演員來唱秦腔,讓大家在寒冷的冬天不要閑著,都走出來樂呵起來。”民樂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焦德宏說
張掖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社科聯主席索曉靜曾多次在“快樂老鄉”集中示范活動上宣講,這項活動就是引導農民群眾在脫貧致富的同時,唱起來、學起來、玩起來,快樂起來。
2016年,該活動曾入選中宣部全國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案例并面向全國推廣。張掖市經過多年的努力,有力推動了文化、科技、衛生、教育等公共資源向農村流動,通過舉辦一系列接地氣的文化活動來宣傳展示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巨大成就,匯聚起了干部群眾攜手奮進奔小康的強大精神力量。
相關新聞
- 2020-12-29甘肅徽縣返鄉創業者梁倩娟:“鼠標點一點,土貨出深山”
- 2020-12-25“養雞大王”唐金龍
- 2020-12-25任一軍:一心為家鄉干點事
- 2020-11-25逐夢故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